教育叙事老师随笔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叙事老师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育叙事老师随笔1今天上午,我所任教的三年级进行了一场数学考试。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低着脑袋,专心致志地答题,我由衷地欣慰,再望向讲桌旁边那张空荡荡的桌子,我不禁有些忧虑:小楠已经有两天没来上课了。
昨天我已询问过她的班主任,说是生病请假了,但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已经两天了,该不会很严重吧?
小楠是一个学习认真、踏实,又很懂事的小女孩,她的数学成绩也一向名列前茅。前几日,我还见到她在校园里生龙活虎地踢毽子,与同学嬉戏;上次放学时,她还笑着向我挥手告别……怎么忽然病了呢?到底是什么病呢?
忙活了一个上午,我早把这些忧虑抛在了脑后。中午休息时,忽然有学生交过来一份试卷,说是小楠妈妈送过来的。原来小楠家就在学校附近,中午有学生将试卷带给她,她写完后,便立刻托学生交到了办公室。
打开这份试卷,我便愕然发现试卷上的字迹相当潦草,书写得歪歪扭扭,字体也忽大忽小,简直不堪入目,和之前小楠的书写相差万里。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忙到班级里,又问了几个学生:原来小楠前两天不小心摔着右胳膊了。作业写成这样,想必情况一定比较严重,幸好小楠家离学校很近,趁中午休息,我可以和几个学生一起去看看小楠,顺便把这张卷子给小楠讲评一下。
当我说出想法后,热心善良的孩子们都不再吵闹玩耍,一个个都嚷嚷着要去看看小楠。我们三年级爱心队伍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终于,我们见到了小楠,只见小楠正站在院子里,披着一件黑色的大袄,右臂裹在棉服里面。小楠看到了我们,兴奋中又有些羞涩,当我拿出那张书写潦草的试卷时,小楠的脸更红了。
这时她的母亲过来了,她的母亲非常感动,一边感谢我们师生挂念,一边忙解释道:原来是小楠坐电动车时,不小心摔了下来,右臂轻微骨折,没办法写字,父母又担心她在学校再被磕着碰着,便让她留在家里安心养伤。而今天小楠坚持要写这份数学试卷,她便咬牙用左手一笔一划地写字,写完后又让母亲立刻把试卷交给了我……
“这孩子,在家里一听到上课铃声就急的不得了,一直问我‘妈,我到底什么时候能好啊?’……这孩子让你也费心了……”小楠的母亲向我叙说着小楠的近况。
我摸着小楠的脑袋:“胳膊疼吗?”小楠笑着摇了摇头:“不疼。”看着孩子干净的笑脸,那裹在厚厚衣服下瘦小而又坚强的身影,想到她那份坚持用左手完成这份试卷的毅力及对学习的渴望和努力认真的态度,我的心里仿佛是重重一击:孩子,好样的!你更让老师感动啊。
望着手里的这份试卷,我突然觉得它上面的字迹是那么地整洁、美观……
教育叙事老师随笔2叮铃铃,上课了,我站在教室门口听见那熟悉的声音“课前准备,静息,安静……”,我的课,所有老师的课就在这简单的程序后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课堂上,当我提出问题,总少不了她高高举起的小手;下课了,我的办公桌旁也偶尔有她的身影“老师,今天XX可调皮了,我想帮你管管;老师,我们该轮流换座位了;老师,你感冒了吧,多喝水呀……”
此时我念叨的就是我的学生李桂雅,她是一个稳重,踏实,有责任心,善良的女孩,从一年级开始就很懂事,我一眼就能从集体选中她当小班干部,不辜负我的期望,成长很快,明白学习和管理能力都要靠努力才能获得。前两天收到她的短信“李老师好,我不想离开三二班,爸妈让我转回老家上学,我会想你的!”看到短信,我顿时心慌,怎么可以这样?我得问清楚,可我了解她家里的情况已经没办法在郑州上学,我只是老师无法挽留,只能弱弱地回短信“我会想你的,在老家不要忘记努力学习!”简单的对白,师生之间的爱彼此都放在心头。
曾经,我看过很熟悉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其中魏老师的执着让我感动,一直用在自己的工作中,班里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确实让老师操碎了心,可真的不能放弃,他们还是个孩子,我也告诉学生们:很感谢,我们相聚在一起,老师会把知识都给你们,把爱献给每个人,我们班级永远团结,一个都不能少。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用意,每个人都很珍惜每一次集体活动,懂的团结力量大,知道自己在班级里的重要性,所以我能感受到李桂雅在接受要离开时的心里挣扎,可是她长大了,不会大声去哭闹,而是做个大气的孩子,体谅父母。
祝愿这样的孩子早些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教育叙事老师随笔3这学期学校广播站招小广播员,班里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可各班推荐参选名额只有一个,怎么办?好吧,我们也来比一比,先来个班内热身赛。
利用下午的语文课,我组织报名的同学进行了朗读比赛,产生了前三强,三人可以说各有优势、不相上下。虽然我替第三名惋惜,但无可奈何只有舍去。前两名并列,报谁呢,这可又让我犯难了!
这时,下课铃响起,明早就是各班报人选的最后时间了,我脑子一热,说:“干脆,你们俩剪刀石头布!”两个小姑娘对望一眼,笑嘻嘻地锤了起来。一局定输赢,可输了的琳琳不开心了,不好意思的说:“老师,你不是说学校广播员选拔要比读、写两方面吗?我们还没比赛写作呢?”对呀,琳琳的话提醒了我,的确是我的方法不妥。“这样吧,月月,琳琳说得对,你们今天回家各自准备一篇广播稿,就写我们学校刚举行过的拔河比赛。只当是参加学校比赛事先做了个准备。”
第二天一大早,两篇广播稿摆在了我眼前,两个小姑娘都很积极。月月的稿子不错,言简意赅,琳琳的稿子更胜一筹,更像广播稿。我让两人也互看了稿子,并给两人进行了讲评和修改,月月表现得很服气。于是,我推荐了琳琳,更棒的是,我把情况汇报后,又为月月也争取了一个机会。
令我欣慰的是,在学校的广播员评选活动中,两人都当选了,并且琳琳取得了写作第一名、朗读第二名、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还当选为广播站站长!如果按当时剪刀石头布的结果,琳琳就不一定有一展长才的机会了,我庆幸我的知错能改。看来,再小的事也不能怕麻烦啊!
教育叙事老师随笔4运动会的篮球场角落,一个女生在哭,另一个在旁边安慰她。我路过时,她正哭的厉害,抽抽搭搭的,忍着不出声,双肩不停地抽动。我赶紧问是不是不舒服了。旁边的女生赶紧对我说,Mary好!然后又说她不是生病,是刚才参加了跑步比赛,没有取上名次,心里难过呢!我伸出手,轻轻拍拍小姑娘的后背,她抬起头来,红红的眼睛里挂着泪花。
“Mary知道你现在心里不舒服。”我说。这句话一出口,小姑娘的眼泪就哗哗下来了,我赶紧掏出纸巾给她。
“孩子,我想问你,你们班里报名参加跑步比赛的是不是就只有你们几个呢?”“是呀!”“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观众?”“是吧。”“有勇气参加 ……此处隐藏2727个字……》中的狐狸就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想方设法吹捧别人的狡猾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并不会引起读者的独特体验。即使是一万个读者,他们心中仍然只会有一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去产生独特的体验,其结果只会是把学生引入歧途。
还是以上述这两篇课文为例,还真有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出了新的“哈姆雷特”。
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时,老师让学生说说对课文中的角色的感受。有学生说:“白骨精虽然它诡计多端,残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时还不忘记把老母亲接来。”对于这样的理解,老师不是加以否定,还称赞地说道:“我们从来都说白骨精怎么怎么坏,可是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发现,它的身上也有闪光点值得学习呢!”
同样的故事也在《狐狸和乌鸦》一课上演。在课堂上,正当教师带领学生对狐狸的卑鄙行为进行批判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倒觉得狐狸很聪明,理由是狐狸善于察言观色,不断改变说话的内容,直到乌鸦开口。”对于这样脱离文本实际的解读,老师的评价是:“你很聪明,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样的理解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如果说学生的理解可以原谅,那么老师的附和却让人感到可笑。白骨精的“孝心”是为了和母亲一起分享唐僧肉,这种“孝”是我们生活中所倡导的吗?狐狸的“聪明”则是用欺骗的手段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种“聪明”是为人们所不耻的。他们的这些行为都是极不道德的。残害无辜的白骨精,狡猾的狐狸都是反面教材,他们永远也成不了英雄。如果老师一定要这样去引导,学生可能会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得到的东西与父母一起分享就是“孝”;“聪明”就是不择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好像走入一个误区,解读得越新奇似乎就越接近《课程标准》的理念。“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固然不错,但是大家都不可能回避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哈姆雷特到底是谁?不管我们读出多少个千姿百态的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始终只有一个。他就是那个为父复仇的王子,他就是那个优柔寡断的王子,这个谁也无法改变。而我们所读出的“一千个”也都是从这“一个”中发散出来的。这就告诉我们,哈姆雷特的本质是无法改变的。
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必须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进行的。能够多元解读固然是好,但是不能牵强附会,脱离实际。作为教师,当学生理解出多个“哈姆雷特”的时候,我们在给予表扬的同时也要细加分析,这个“哈姆雷特”与文本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如果出现偏差时,教师必须进行正确引导。
在教学《凡卡》一文时,当我讲到凡卡的爷爷也过着很苦的生活时,有一位学生却说:“老师,你讲错了,凡卡的爷爷过的生活很好。”我没有马上指责他,而是让他说出理由。他说:“书中写到爷爷穿着宽大的羊皮袄,说明爷爷穿得很好;爷爷白天在大厨房地睡觉,而凡卡却睡在过道里,说明爷爷过得很好。”他的这一番言论,令我始料不及。细细分析似乎有道理。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作者契诃夫是要通过凡卡的悲惨遭遇表现沙皇统治下,城乡人民过着痛苦的生活。如果我们分析出爷爷过得很好,岂不是违背了作者的本意。但是为了尊重学生,我们有马上反驳,而是对全班学生讲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然后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老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过的。那位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理解的片面性。
我们从任何文本中读出的“哈姆雷特”都离不开文本的主旨,如果我们偏离了这个主旨,一味地标新立异,其结果只会是得不偿失。一篇文章即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他归根到底还是“哈姆雷特”,永远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他成不了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也成不了罗琳笔下的哈里波特。“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我们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去解读文本,方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找准文章的突破口;也只有找准了文章的突破口,才可能引领学生在语文的天堂里寻求真知,找到真正的“哈姆雷特”。
教育叙事老师随笔9昨天早上第三节课我在班里面看着学生上自习,我一边整理批改作业一边观察下面学生的动静。有这样一个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他把课本放在桌子上,小脑袋稍微贴着书本,一脸阳光的左顾右说,第一次看到我提醒了他。待到我第二次抬起头的时候发现他依旧如此,这时我只是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并没有说话。离下课还有大约两分钟的时候,我嘱咐旁边的同学把批改后的作业分发给其他的同学。没想到我又看到了小涵还维持着刚刚上课时的模样,桌子上仅有一本课本,小脸趴在课本上一脸明媚的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说这话,一节课的时间手里居然连支笔都没有,整整说了一节课!想到这里顿时我内心的小火苗就被点燃了!
“小涵,拿着你的假期作业过来!”我怒声说道。只见他缓缓地从抽屉里拿着自己的习题册向我走来,刚刚的明媚灿烂的笑脸一扫而光。我快速地翻看着他的习题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假期布置的习题居然没有写,甚至以前布置的作业也没有写完,此时我心里的那把火是越烧越旺,“就这还说了一节课的话,你怎么不赶紧写作业?”我厉声说道。而小涵一声不吭。
“小涵,之前你一直说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老师管理不严格!可是你为什么不严格要求自己呢?连作业都不完成你成绩能提高吗?”
“不能!”
“你不能只依赖老师严格要求,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把成绩提上去。”我的语气渐渐缓了写下来,“你听清楚没有?”
“听清楚了!”小涵弱弱地回答道。
“既然你一直认为老师对你要求不严格,那么从今天开始,老师就对你严加管教。去办公室给你的妈妈打电话,我需要和她谈一谈!”说完之后小涵竟立在原地无动于衷。“愣在那里干什么,快点!”我催促道,看着他还是不做任何反应,只是眉头紧锁,我心里头那把火“噌”的一下又烧起来了!这时下课铃响了,我拉起他的手就要往办公室走,可却没曾料想他用手拽着楼梯扶手怎么也不肯下楼。
“老师,再给我一次机会吧!”小涵眉头紧锁,泪光闪烁。“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老师你就原谅我这一次吧!”看着他那后悔的小模样,原本态度坚决的我有了一丝松动,“给你一次机会,就能够改正吗?”“是的,老师,我再也不敢了。”他哭着说道。“好,我就给你一次机会,作业什么时候补完?”“今天!”“今天能补完吗?”“能!”“好,那老师就给你一次机会,看你表现,回去吧!”说完我站在远处,看着他回到教室后方才转身下楼,脑海中还回放着刚才的情景。不知道明天又会是一番什么情景。
而今天检查他的作业还是没有写完,哎……这孩子一个劲儿地向我说对不起,请老师再给我最后一次机会……看着他那副模样,耳边萦绕他请求饶恕的话,我的脑袋混沌一片……
孩子,作业没有完成,你不必向老师说对不起,因为你对不起的是你自己;你也不必请求老师的宽恕,你应该征求自我宽恕。一个人的成长如果完全依赖于外界的监督督促,那么这种成长算不得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就像“鸡蛋从外部打开是食物,从内部打开是生长”所说的那样,从自己身上去寻找进步的源泉吧!
所以,请不要再跟老师说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