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中学作文汇编7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作文 篇1梦想的力量有多大?
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可以让我们略窥端侃:在美国著名的学府哈佛大学,依然有很多年轻人没有认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一年,在毕业生即将迈出校门的时候,校方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有关人生目标及职业生涯的追踪调查。初期结果显示:27%的人完全没有目标,60%的人仅有近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着清晰而长远的目标。25年过去了,那3%的人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了社会的精英;而其余的人,相较之下,他们的成就明显差了很多。
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有了目标要去奋斗才能成功。小时候,看电视里动画片演的生动有趣,栩栩如生,便想做一名演员;渐渐地,我长大了,读得懂书了。看到别人的文学作品,我又想做一名小说家;终于,我建立了自己真正的梦想。我看到别人都在玩乒乓球,并笑呵呵的,我边问了问爸爸。原来,乒乓是我们的国球,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便又想做一名运动员,为国争光。就算参加不了比赛,但这依然是我的梦想,是一个不能放弃的梦想!
时间如流水,“哗啦”“哗啦”的流走了。我的球技也练得越来越强了。从只能做捡球任务的新手升级成了一个有实力的“士兵”了!我已经学会了侧旋、上旋、切、抽等等常见的“技能”。但我始终都不会的一个技能——反抽。所以,我为这个梦想必须请高人指点一番呀!每当我出现放弃这个念头,我的脑海便出现了8个字,“只有奋斗,才有成功”。
虽然不能现在就得到答案,但我一定要奋斗,因为我坚信:目标→奋斗→成功!
虽然困难,实在无法消灭它,不如像流水一样,在大山旁边寻找较低处,绕山而行。只要不忘努力,我们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到达梦想,走出风雨,看到彩虹。勇敢、执着,将命运的所打破;痛苦、冷漠,让我更精彩地活。张开翅膀,逆风飞翔,穿过漫长的黑夜,追寻黎明的阳光。
中学作文 篇2"作文是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综合训练,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相统一的综合训练。一篇作文,既反映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生活经验。
作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任务,因此,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它要求语文教师加强对中学生作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即培养审题、立意、搜集材料、布局谋篇、修改文章的能力。
一、培养审题能力
所谓审题能力,就是根据题目来分析理解作文的要求、范围、主题、材料、体裁以及人称的能力。审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关,不会审题,不能从题目给予的信息中分析出作文的范围、要求、体裁等,作文就会离题、偏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教会学生运用“分析审题”和“比较审题”的方法。
(一)分析审题法
1.明确命题要求弄清中心词概念,明确命题要求,把握命题核心。例如《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中心词是“学习”,而不是“社会主义”,主要写“学习”,如果写“建设社会主义”就离题了。
2.明确题材范围在有些作文题目中,往往有一些表明人称、时间、地点、数量等的限制性词语,限定了题材的范围,必须弄清楚。例如《我在老师的眼睛里》和《我们在老师的眼睛里》,这两个题目人称的单复数不同,写作对象就有所区别,前者只能写“我”,而后者就不能只限于定“我”了,只有明确了题目要求的范围,文章才会对题。
3.明确体裁特点有些题目带有表明文体的词:“论”、“说”、“评”、“谈”、“驳”等表明文体是议论文;而带有“记”、“忆”等表明文体是记叙文。有些题目虽然没有表明文体的词,但从它的内容上也可以明显看出文体上的特点。例如《我的妈妈》、《快乐的星期天》,不是写人就是写事的,都是记叙文;又如《要勇于自我批评》、《自习课能随便说笑吗?》是要说明道理的,要求写议论文;而《日蚀和月蚀》、《水是怎样变成冰的》是要讲明什么事的,要求写说明文。有的题目看不出明显的体裁,这要根据命题者的要求来确定体裁。
(二)比较审题法
比较审题法就是找出一组或几组相近的题目,让学生在比较中弄清各个题目对作文要求的区别所在。如采取比较法指导学生分辨一组题材相近而体裁各异的题目:
1.《小松树》(说明文)
2.《松树礼赞》(抒情散文)
3.《松树的启示》(议论文)
二、培养立意能力
所谓立意能力,就是确定中心思想的能力。文以意为主,而“意在笔先”,文章必须观点正确,中心突出。培养立意能力,要求学生做到:
(一)模仿范文立意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范文进行立意能力的培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例如:教师在讲完《茶花赋》一文的立意后,让学生自拟题目作文,抒发热爱祖国、歌颂劳动人民智慧的心情,学生便能根据这一立意自拟出《长城赋》等题目。
(二)把教作文与教做人结合起来,提高立意
让学生认识到作文与做人的密切关系: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作文立意才高;一个人对事物认识深刻,作文立意才有深度。作文的立意正确与否、高与低,要靠人生观、世界观来保证。因此,作文教学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健康高尚的情操,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努力提高学生对生活本质规律的认识。这样,写起文章来才能既有高度又有深度。
(三)再观察立意
正确、深刻的立意,来源于深刻细致的观察与分析。当学生作文立意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设法组织学生再观察,做到边观察、边分析、边写作,在观察中立意。再观察立意的过程,实质是上引导学生由全面观察到细致观察,即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过程。
培养学生立意能力,不限于以上几种方法,此外还有“析题立意”、“多角度立意”等方法。但是,要做到立意正确、深刻、新颖,就必须多方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直接发表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三、培养搜集材料能力
学生作文材料取源于观察与阅读分为两类:一类是他们自己直接的生活经验,是从家庭、学校、社会直接观察获得的;一类是从阅读当中获得的间接生活经验。
(一)培养从观察中搜集材料的能力
1.要注意培养观察兴趣
刚入中学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他们观察兴趣,使学生做到有意识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做生活的有心人。如让学生描写“上课铃响以后”、“做课间操”等非常熟悉的事 ……此处隐藏6093个字……他们找到自信心,产生我不是弱者,我能把作文写得更好的欲望。这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事物,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⑥因此,作文教学要让学生首先认识自己,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与外界事物巧妙融合,方能逐渐培养其写作热情。
2、大胆鼓励学生写作“放胆文”,引导他们多角度展示现实生活和精神风貌,使其在作文中讲真话,抒真情、探真理,从而实现做人与为文、理想与现实、客观主体与创作主体的吻合。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切忌用功利眼光去权衡得失,因为这样反而会钳制自身思维发展,不能引导学生大胆为文。其实,学生作文只要是积极的健康的,只要写出了真情实感,哪怕是他用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去揭示社会的阴暗面或人性的弱点,均可进行大胆鼓励。这正如萧统在《文选》中所语:“文章之道与立身异,立身须谨慎,文章且要放荡。”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放胆写作,学生在文中就无法“放荡”,无法表现出生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个性就难以张扬。
3、在作文中教师要不断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鼓励他们写“我想写”
、“我愿意写”的作品。虽然古之有“不依规矩,不成方园”之说,但规矩太多也会阻碍学生潜能开发。作文教学要切实改变轻生活、重技法的状况,要把学生生活宝库的开掘与探索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多作写作生活素材和语言的积累,让写作源头活水逐渐丰富起来。教师不可只在技法指导上打转,要引导他们打破一切写作中的固定框框套套,并且把写作内容、形式、主题的选择权完全交给学生,赐予学生自主选择的力量,使他们在写作中逐渐学会“独立行走”,定能写出“我乐意写”的好作品。
4、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人文,以提高学生审美价值,使人本精神在作文实践中得以复归。
在作文教学中,要把作文的工具性、实用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在创作中实现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把变化多端的人间万象、千姿百态的人文景观、奥妙叵测的精神世界和神秘悬妙的社会自然完全渗透到作品之中,通过展示人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来提高作品的艺术审美。因为,要使作品震憾人心,除要表现一种原生态的要义外,还必须把人的精神、情感融于外物之中,才能产生出超然于物外的东西。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作文时,要鼓励他们大胆地挖掘出他们作为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内涵,并恰当入文,不断在创作中完善自己,健全自己,并在庞大社会体系中学会恰如其分地进行人生定位。这样,人本精神在作文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归。
改变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策略颇多,在此,我反从未能彻底改变当前教育体制和作文评价体系的前提下,对如何暂时改变这种不堪的状况,表征性地提出几点思考策略。但作文教学归根到底落实到一点,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塑造自身人格,实现人本精神的复归,是让他们健康成长,形成健全人格,最终达到“为文 ”与“做人”和谐统一的一个有效措施。
参考书目:
①《教育探索》20xx.11.18
②张志公《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版
③陈斌等《当代语文教育的改革及对策》《天津师大学报》(基教版)20xx(第二卷)。1.8
④梁惠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学通讯》20xx.3.28
⑤吴敬东《从两份高考模拟作文分数说起》《语文教学通讯》20xx.3.34
⑥(苏)苏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与自我教育》北京出版社 1943年
中学作文 篇6如果有人问我,我妈妈对我怎么样。我也只能笑着摇摇头,不是不知道,而是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母亲对我的照顾和宠爱。
在批评我时,我从不会有过一丝的怨言,因为我知道,如果她不在乎我,是根本我不会管我的。
在事业上,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但她从不会把在工作上糟糕的心情带回家。不论是多困难的事,在家里,绝对不会在她脸上找到一点的不开心。就算是在强颜欢笑,但是,她还是能把我们给“骗”过去。在我心里,对我的妈妈,有许多的感受。
有时,她严肃的像一个不知道笑容是什么的人;有时,她像一位朋友一样无时无刻的陪在我身边,陪我说悄悄话;有时,她又和蔼的不像是我的妈妈,而是我的同学,或同龄的人。在我心里,她总是千变万化,生活中,她总是不断的该给我惊喜,有时,会让我开心的不知所措。
每当我说起我妈妈时,我都会骄傲的对别人说:“我有一个开明、和蔼、慈祥、能和我打入一块的好妈妈!”
现在放假了,许多人每天都会三五成群的一起出去玩,而我却不会。有人会问我,当然,我会微笑的回答他们:"我家里有一个我最好的朋友!~"是呀,妈妈,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
母爱,这个次也许许多人都用过,我却很少说它。因为,母爱,只有母亲才有,我们都只是些享受母爱的人。说起这个词,后面连接的除了母亲,还会有谁呢?
试问,是谁将我带入这个世界?是谁这么多年来无微不至的呵护我们?是谁在你伤心时来到你身边安慰你?。许许多多的问题,但这最终的答案却只有一个——母亲。
感悟母爱,现在的你,感觉到了多少?又悟出了多少?母亲对我们的爱,你又知道多少?母亲对我们的照顾,你又了解多少?
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一个天使,这一辈子只属于你的天使---母亲。她是一终生的依赖,她那宽大的双翼会永远的守护你。
你现在发现了吗?!母爱,这个词,你懂了吗?了解了吗?明白了吗?
……。
中学作文 篇7小溪奔流不息,因为浩瀚碧海是它的希望;鲜花争奇斗艳,因为姹紫嫣红是它的希望;蜜蜂忍耐劳作,因为采撷甜蜜是它的希望。
自古以来,诸多不朽的巨作曾闪耀在历史的天空,沉淀为千年的哲理,然而这璀璨夺目之明珠不正是希望之神灯所照亮的吗?
诸葛亮忠贞不二,他希望“攘除奸凶,兴复汉室”,所以有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彪炳千秋;陶渊明罢官归隐,所以躬耕陇亩在“悠然见南山”的桃李萦绕中怡然自乐;杜甫不甘平庸,因为他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悲智才思拯救苍生,所以“人间疾苦,波底悲斓”,以悲怆独忧国家的诗圣,誉满千古。
以上桂影斑驳,种种凄美悲恨不正在昭示我们:以希望之灯照亮人生,让自己活出无限精彩吗?若没有希望的种子,哪有梵高--向日葵展开花蕾的期盼?哪有俞伯乐常奏高山流水的希冀?哪有茫茫黑夜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观向上?
叩亮希望之灯,梦想闪着,前途亮着,纵使前方崎岖坎坷,有陡崖、刺林和沼泽,又何惧之有?叩亮希望之灯吧,那里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的秀美风光,那里有“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壮伟奇观!
绝美的风景在绝陡的险峰上,绝美的人生在绝险的攀登上,人来人往,潮起潮落,心中永存一份信念,永亮希望之灯,即使在险峰上攀登,心中的力量足以让你振翅远行。
叩亮希望之灯,灯亮着,心不悔。